首页 >> 田葱

稻作机械化和育种创新是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月世界属

文章来源:水产农业网  |  2022-09-08

稻作机械化和育种创新是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稻作机械化和育种创新是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到所有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农业专家一直积极致力于我国水稻产业的创新发展,力求达到产量质量的新突破。在中国水稻产业改革升级的进程中,机械化种植、分子育种技术成为专家学者推崇的水稻种植方式。  原产于中国的水稻,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三分之一人口的主要口粮。中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产量则占一半以上,且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习惯以大米为主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绿色、优质、食味好的大米消费需求逐渐提升。中国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战略指导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也是中国水稻产业努力追求的方向。  中国粳稻的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介绍,中国粳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持续增加。2015年粳稻面积已达1.44亿亩,总产量7262万吨,分别占水稻总面积的32%和总产量的35%左右,平均亩产504公斤。  稻米消费总量下降,粳米消费量却在增长。陈温福说,从2000至2015年,全国人均稻谷消费量从152.8公斤降到141.8公斤。其中,粳稻人均消费量由37公斤升到52.8公斤,净增15.8公斤;籼稻则由111.3公斤降到98.7公斤,净减12.6公斤。  从区域来看,北方地区居民出现了面改米的消费倾向,且以粳稻为主;南方城镇居民消费粳米量也在逐渐增加。中国人均粳米消费量快速增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粳稻发展成为影响口粮安全的关键因素。  粳稻种植效益明显高于籼稻。2016年早籼、中晚籼、粳稻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33元、138元和155元,粳稻比早籼、中晚籼高17%和12%。2000~2015年,粳稻价格涨幅分别比早籼和中晚籼高3%和13%。近年来粳型超级稻新品种不断涌现,面积逐年扩大,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飘香华东、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各地。  从国际来看,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生产水稻,主要集中在亚洲,但90%以上的产稻国以籼稻生产为主。2015年国际稻米贸易量为4167万吨。其中籼米贸易量3127万吨,占75%;粳米为338万吨,仅占8.1%。由于国际市场粳米供应量有限,中国只能靠自己,扩大粳稻生产面积势在必行。  针对中国粳稻产业的发展,陈温福提出五个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二是加强育种研究,培育抗病、抗逆、优质新品种,开发省力、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现粳稻优质高产。三是加强生物与非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包括远程病虫害防控技术,解决东北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的预警防范等。四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五是实现水稻生产现代化,包括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管理信息化等。  稻作机械化空间大  中国水稻种植的人工成本过高。只有大力推进机械化才能降低成本,并有效减少土壤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一句话概况了机械化对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罗锡文院士介绍,水稻生产机械化包括水田耕整、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水稻收获、稻谷干燥等五个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目前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最低。罗锡文院士及其团队对五个环节的技术和机具都进行了革新,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各地推广应用表明,新技术和新机具不仅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且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和产量。  在水稻生产诸环节中,种植是农艺最复杂、用工最多、全程机械化实现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为了解决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难题,过去10余年,在罗锡文的带领下,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机械化直播提供了一批先进机具,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多个省份获得了高产纪录,带动一批农学专家和农机专家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水稻精量穴播技术具有不育秧、不移栽,省工、节本、高效等优点,且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盖等环节,能大大节省肥料用量。  不少农资企业也积极投入稻作机械化研究和推广之中。记者了解到,早在5年前,住商肥料(中国)企业集团就在四川、湖南、江西等水稻主产区,联合久保田、井关等先进稻作机械厂家,开展水稻插秧、施肥一体化作业技术推广,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育种必须鸟枪换炮  水稻育种创新是水稻科技创新的核心,对提升中国水稻产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粮食危机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培育高产优质型水稻新品种是育种学家长期奋斗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表示,传统育种方式要向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向转变,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设计育种有助于打造理想水稻株型。目前中国水稻平均亩产400~500公斤,如果能达到800~900公斤,就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华智分子育种平台总监肖金华和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志强都认为,植物育种创新主要在于育种方法的创新、育种新材料的发现与创新。  肖金华认为,分子育种将是作物遗传改良的下一个重大突破。相比于传统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更加快速、精准、高效。数据显示,使用全基因组选择预测模型,在220万个可能的水稻杂交品种中选出2万个杂交种的成本,比传统配组方法节省4700万元。不过,全基因组选择需要硬件条件,对品种进行高密度的全基因组SNP标记,高世代的育种品系,高效、低成本、高密度的SNP分型平台,已被验证的预测模型,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作为支撑。  植物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搭载工具,对植物种子诱导产生遗传变异,通过地面筛选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陈志强介绍,17年来,水稻航天育种成效显著,目前有36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陈志强认为,水稻航天育种要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空间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同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物技术。在建立完整研究平台和生物育种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航天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水稻特性种质资源创建,适合直播、轻简化和机械化生产的重大水稻新品种培育,以及航天诱变机理研究等突破。  在水稻育种中,表型组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水稻表型组学研究是基于单一性状的数据库构建和共享。通过大量数据的累积,将数据与基因组等相结合,便可以分析出优良品种或性状的生长模型。这些海量的数据关联分析需要机器的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分析,在建立水稻优良表型的精确模型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进行大面积优势品种筛选,就可以真正知道育种选择和组合。  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表示,研究表型组学的意义在于:作物育种的核心就是恰当表型性状选择组合,基于机器的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在不同水平上量化和精准测量复杂表型性状指标。据了解,多个表型性状的高通量测量和数据采集,使得超大规模育种群体筛选可以在低成本和低人力条件下高效进行。

扬州机织网菱形网带生产厂家

扬州长城网带多少钱

扬州太阳能光伏网带多少钱

扬州输送网带厂

成品展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