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毛大丁草

假如养猪业也摊上H7N9蒋英木

文章来源:水产农业网  |  2022-08-24

假如养猪业也摊上H7N9

H7N9犹如一把死神的镰刀架在养禽业的脖子上,每一次的疫情通报似乎都将这把利刃往脖子方向推进。最终,养禽人绝地怒吼——请愿、上访、呼救、谩骂,但似乎无计于事,损失依旧惨重。据统计,2013年养禽行业损失高达1000亿,2014年1月行业总损失估计在200亿左右。

养猪业虽然经历过H1N1的困挠,但病源的明确和改名让他免于经历当下养禽毡毛栒子业的痛苦,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是,假如H1N1也和H7N9一样坎坷,养猪业是否会如养禽业般惨烈?2014年春节,猪价出现十年来首次旺季下跌,给养猪人敲响了警钟,市场已处于高负荷运转。当市场臃肿不堪,再遭遇如H7N9般的疫情持久战,养猪业的损失比养禽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那么,如果养猪业摊上"H7N9",该如何绝地求生?

做好生产,"洁身自律"

回顾H7N9事件中禽企的发展历程:当养禽业经历了第一波H7N9之后,很多禽企呼吁减量自救,但在利益面前,人心难测,协商减量自救最终无果而终。却有人想借此之势增量养殖,赙后市高价以挽回损失。不想市场尚未恢复正常就再遭第二波H7N9打压,投机者血本无归,还遭累市场。

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待这一问题,或许有人会讥讽:"这是养禽人自找的,自作孽不可活。"但是,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其它行业,是否就会不一样?答案是,同样的事情仍会发生。在资本市场里,市场竞争永远都会存在,并不会因为H7N9而中止或消失,反而可能因H7N9而愈演愈烈,每个人为自己谋求利益或发展机会无可厚非。

我们难以用道德约束这个市场,试图这么做也近乎痴人说梦。因此,生产者要时刻做好承担风险的觉悟,正如广州有句俗语说:"食得咸鱼抵得渴",有了这个觉悟才能让自己更加理性投资。"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绝对是永不过时的名言金句。

很多养猪人都已有这样的意识——市场是无法由自我意识来主导的。生产者能做的就是做好生产工作,在重大疫情面前,更需如此。同时,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产步调,不随大流。只有保证自己的猪不生病,才能在市场回暖时快速恢复生产。

保持沟通,广开"言路"

在H7N9事件中,专家首先被拍砖,紧接着媒体也遭了殃。禽企希望限制媒体对H7N9的报导来缓和H7N9对产业的影响,但无形中也激起了对媒体的挑战,最终结果是媒体报导依旧,多方评论让禽企大为受伤,也让公众对养禽业大失所望。个别银行失去信心,对禽企抽贷停贷,给禽企雪上加霜。

不管是养禽业还是养猪业,大多数人在平时都是低头耕耘,与政府及媒体沟通甚少。只有等到突发重大事故时,才会想得到媒体与政府的帮助。"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会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

笔者并不是让企业老板给媒体或政府擦鞋,而是在平时应加强与媒体和政府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政策,调整产业发灰岩葶苈展。在重大事件来临时,更可相邀座谈,了解彼此境况,共谋解困良策。谩骂只会让"言路"更加闭塞,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做好转变,以变应变

古人"以不变应万变"的计策似乎在H7N9面前并不凑效。黄鸡市场依托生鲜市场而生,也形成了产业特色,几十年来供销模式没有发生转变,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但就是这种"不变"让H7N9抓住了软肋,一下将市场击垮。

其实市场的口味需求也可以依据市场产品形式转变的,供与求并不是单向通道,而是相互作用的。十年前,大家都在追求高瘦肉率的猪肉口感时,如果市场一直没有供应,十年后,养猪市场会不会就此垮掉呢?不会,猪肉作为一种经济肉类,仍会被绝大多数的家庭所需求,只是大家的消费欲被抑制了而已。

H7N9击垮了生鲜鸡市场,政府一度中止了生鲜鸡市场的供应,浙江杭州主城区更是永远关停生鲜鸡市场,此时,消费者吃生鲜鸡的欲望被抑制了。但是冷鲜市场还是开放的,产品原料还是鸡,包装形式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对鸡肉的需求会让他们慢慢去接受并适应冷鲜鸡的味道。在生猪市场,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产品供应转变消费观念的例子亮叶小檗,如双汇冷鲜肉店,大打放心品牌,依旧卖得红红火火。

假如养猪业也摊上"H7N9",我们不凡把它看成是一个发展良机,谁能在保持新鲜口感的基础上,实狭叶牡蒿现产品供销模式的突破,谁就能赢得市场。只有不断在绝境中谋变,产业才能强大。

阜康奥克斯洗衣机维修
琼结澳柯玛冰柜维修
克州欧米茄手表维修
珲春芬尼热水器维修